2012年6月15日 星期五

2012-06-15 中山溪溯溪

    今天下班進城時,青山大道暴雨如注,淌洩的雨水把整個路面鋪上一層水幕,一旁的車子一輛輛呼嘯而過,似乎一點都不在乎這傾盆的雨勢。一面小心的注意路況,還得閃躲車輛帶來濺起的重重水花。總算是有驚無險的下了山。

    一路慢行到明志路,前方詭異的塞住了,我想大概是百年難遇的中山溪又現身了。果不其然,這河道又出現了。不過看來中山溪還在幼生期,水勢蔓延的並不嚴重,勉強還有半線可以通行。慢慢地跟它耗了半小時許,前方的河道越見增長之勢。這下可好,整個路面皆是一片汪洋。我和小黑力圖掙扎未果,在小黑一聲悲鳴之後,再也無力帶著我倆前進。我毅然決然用雙腳撐住小黑傾倒的墮勢。瞬間,一陣冰涼的寒意直上心頭,霎時覺得甚麼都無所謂了,就算是天德牌雨衣也無法阻止這種絕望的感覺湧進。連忙帶著小黑靠岸到旁邊的高地,思索這下一步怎麼走。往前看,是一片水鄉澤國,往後看是密密麻麻的車陣,進退都兩難。我人生又遭遇到一次困境了…..

    「少年仔,前面可以過唷!沒積水。」聲音來自一位身著蓑衣斗笠,腳戴草鞋的阿伯。

    安置好了小黑,連忙往前探路,果然正如他老鄉所說, 約莫200公尺後就是陸地。霎時我差點感動的落淚,我終於找到回家的方向了!現在只剩下怎麼橫渡大河。滔滔的江水,夾雜著稀疏的燈光,多方勘查後,終於發現一條較淺的河道,應該不至於讓我和小黑沒頂。確認完小黑已經略為回復,我又再次踏上征途。

    『初極狹,纔通人;復行數十步,豁然開朗。土地平曠,屋舍儼然。』衝出了這段封鎖線,形勢是一片大好,暢通的一路到城內,老天又開始下起滂沱大雨,可這對一個剛經歷修羅場的人,只是歸途上的點綴。排長龍的車陣,等待我對我來說,也只是稍事休息。完全不影響劫後餘生後我的好心情。雖然旁邊有好幾輛雙B一直猛按喇叭和超車,不過念在他們可能是要去拯救世界或者是進京趕考。想到這我也釋然了。

後記:
    其實中山路的排水系統本來就很糟糕,稍有驟雨,整條路就會淹起來。要過河,免不了面臨濕到小腿的窘境。但是我還頗對這中山溪溯溪過程有些許期待,畢竟這種涉水探險天龍國可是遇不到,有種新奇的感覺。再說,是男人就該去踩積水,勇渡汪洋!(絕對不是因為我只會走二省道回家。 XD)

還好水裡沒有甚麼奇怪的食人魚或是大蟒蛇…………

2011年11月13日 星期日

2011-11-13「親愛的臥底經濟學家 – Dear Undercover Economist」讀後感

    本書是英國《Financial Times》上的專欄收錄而成,Tim Harford的妙筆生花把經濟學變簡單了!平易近人的字句,讓人竊笑的巧思文筆,將經濟學的想法帶入我們日常生活的抉擇中。一般人對於經濟學家的印象,不外乎是滿口數學,叨念著眾人一看就會頭痛的數學統計論證。但是Tim Harford轉換了這個刻板觀念。讓我們知道,經濟學也是可以用來解決生活中的事情,也很好理解。畢竟,所有的學問,都該是用來解決問題的,不是嗎?Steven D. Levitt和Stephen J. Dubner合著的『蘋果橘子經濟學 – Freakomomics』也是這麼一本讓人有同樣感覺的書。(註:Freakomomics的統計數據比較多,本書都是直接採用結果。)

    愛情過招,工作職場,養兒育女和婚姻,交友與嗜好,瑣事和困擾我們的選擇。這本書裡通通都有解答,呃………或許不是你想要的解答,不過倒是給我一種新視界。畢竟我們也都知道,傳統和約定俗成不一定是對的。書中的解法,至少對我來說是比傳統有說服力。也具有紮實的經濟學理論和研究論證。每每打破傳統的判斷,總是讓人有種莫名奇妙的衝動。每篇回信的最後,Tim都會以一個切題的形容詞來形容自己這次的回答。這是我覺得頗詼諧的地方。本書也算是簡單地把經濟學的東西帶入了我的生活中。雖然仔細想了一下會有點銅臭味,但,沒辦法,誰讓經濟學是以完全理性為出發點呢?

    至於內容,因為是一篇篇的短專欄,寫在這裡就會ネタバレ了。再者,書中並沒有一致的主題。我根本不知道從哪下手。

    這本書可以推一下,我個人覺得還不錯。很輕鬆的一本書。

2011年11月2日 星期三

2011-11-02 「職涯の相談」

    今天遇到個同事來找我做職涯の相談,感覺還蠻有趣的。跟同事這樣聊聊也不錯,交流討論一下人生經驗。

    今年這是第2位同事來找我相談了,兩位都有不淺的資歷了。只是目前面臨轉變或是有點迷惑,希望找些人給點建議,或者說從我這邊找到支持自己選擇的理由和尋求慰藉(?)。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跟國外不太一樣,國外的工程師或是Technician往往都可以任職到20~30年,甚至退休。台灣這邊大概10年左右就到頂了,5~6年沒撈到管理職,運氣不好可能會面臨到中年轉業的問題。新血進公司“正常”的狀況下,培育個2~3年就可以成為可用的技術資源。這樣的狀況下,安於現狀在我看來不是個好事,應該多爭取一些機會來增加自己的經驗,以突顯出差別。這樣說好了,一樣的能力,要用便宜的還是貴的?更別說貴的可能會有嬌懶之氣。

    什麼機會呢? 例如當基層管理職、接專案、搞物料、玩工安等等較為通用的知識領域。總之盡量減少在你的技術領域上面浪費的青春年華,把時間放在別的領域發展學習。遞減效應會發生在技術領域鑽研,就像碩士比學士難以拿到一樣(拿到了也沒有足以讓你繼續鑽研的資源)。2~3年工程師資歷可以培養出不錯底子的技術領域知識,足以當作轉向其他知識領域的基礎。但也不是完全將技術領域棄之不顧,只是著力少點而已。畢竟不能跟時代脫節嘛!總之,求生技能多一項是一項。不會在中年轉業危機時,發現只能去炸雞排賣滷味,自己累積10年的技術經驗完全沒辦法用到其他產業。(如果是這兩項個人興趣或夢想就不在討論之列)

後記:
    我好奇的問他為什麼來找我談?他說『因為你年紀比較大,比較有歷練,想法成熟。』(我稍微美化了一下 XD) 我當場就感覺很錯愕,我明明年紀跟他一樣!繼續聊下去之後,原來他說的是我的心理年齡比較成熟,一些想法比較有見地。這倒是讓我釋懷不少。不然我今天要哭一整夜了。

    我提供的建議,我自己心裡也沒個底,大部分都是象牙塔裡的建議。希望對這兩位同事是帖有效的安慰劑吧!

    聽聽別人的想法和苦惱迷惑也是讓自己學習的好方式,我想我會是個稱職的傾聽者。


要相談一下嗎?


我所遇見的每一個人,或多或少都是我的老師,因為我從他們身上學到了東西。
Every man I meet is in some way my superior.


Ralph Waldo Emerson